剝皮寮歷史街區: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,感受台北老城魅力

剝皮寮歷史街區: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,感受台北老城魅力

臺北市 萬華區

觀光景點

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剝皮寮歷史街區,是台北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,也是認識台北歷史發展的重要窗口。這片區域保存了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、傳統店屋以及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,漫步其中,彷彿穿越時空,回到了百年前的台北。

「剝皮寮」這個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,其中一種說法是,早期這裡曾是剝樹皮製材的場所,因此得名。另一種說法是,這裡曾是販售樹皮的集散地。無論何者為真,剝皮寮在清代都是台北重要的商業區域,聚集了許多商家,見證了台北的經濟發展。

剝皮寮聚落最早可追溯至清乾隆28年(1763年),當時地名為「北皮藔街」,清代中期又稱「福地藔街」。隨著清治、日治至民國時期的更迭,剝皮寮經歷「市區改正」等都市規劃,如今成為隱身在康定路173巷的歷史巷弄。早年以店屋及商業聚落著稱,日治時期曾稱「北皮藔一丁目」,而後改為「八甲町」和「新富町」。附近路段曾是煤炭集散地「土炭市」。

橫跨清代、日治、民國三個時代,建築群融合了傳統店屋與西式牌樓厝。北側多為清式商店住宅,店屋為狹長型、左右鄰居共牆,常見「前舖後居」、「下舖上居」格局。南側則是日治時期的英式古典風磚造街屋,並保留騎樓設計,屋頂延用閩南式結構,被稱為「牌樓厝」。部分街屋立面裝飾簡樸,相較其他歷史街區展現艋舺本地特色。

日治時期,剝皮寮的建築風格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,出現了許多日式風格的房屋。然而,由於都市發展的變遷,剝皮寮逐漸沒落,許多房屋也年久失修。直到2009年,經過台北市政府的修復與規劃,剝皮寮才以歷史街區的面貌重新開放,成為台北重要的文化景點。

走在剝皮寮的街道上,可以看到許多保存完好的老店屋。這些店屋的外觀雖然古樸,但內部卻經過了現代化的改造,成為了文創商店、咖啡廳以及藝廊,可以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。

剝皮寮歷史街區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,包括展覽、表演、工作坊等等。在這裡,你可以欣賞到藝術家的作品,觀看傳統的戲曲表演,還可以親手製作各種手工藝品。這些文化活動,為剝皮寮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。

周邊景點/美食:
艋舺夜市:台北萬華區的美食天堂,探索龍山寺周邊的道地小吃
艋舺龍山寺:穿越時空的信仰之旅,探索歷史、建築與神祇

剝皮寮

地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
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 09:00-18:00(週一休館)

交通:搭乘台北捷運至龍山寺站,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

Published in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