艋舺龍山寺:穿越時空的信仰之旅,探索歷史、建築與神祇

臺北市 萬華區
觀光景點
台北龍山寺,正式名稱為艋舺龍山寺,民國74年(1985年)經內政部公告艋舺龍山寺為二級古蹟,民國107年(2018年)由文化部公告升格為國定古蹟,,不僅是台北市最古老的寺廟之一,也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。它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,見證了台北的歷史變遷,也承載著無數信徒的信仰與祈願,更是臺灣宗教文化與建築藝術的代表。


龍山寺創建於清乾隆三年(1738年),由泉州移民集資所建,主祀觀世音菩薩,緣起自移民攜帶分靈的觀音香火袋被視作顯靈,遂倡議興建。起初,龍山寺是移民們的精神寄託,也是他們在異鄉尋求慰藉的場所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龍山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元信仰的中心,供奉的神祇也越來越多,反映了台灣民間信仰的包容性。



歷經多次天災、人禍(如地震、戰火)損毀,但都經過悉心修復,至今仍保留傳統廟宇的華麗風格。不僅是宗教場所,也是社會活動的中心。在過去,龍山寺曾是艋舺地區民眾聚會、商議事情的場所,甚至在緊急時刻,還能提供庇護。如今,龍山寺仍然是許多社團和組織舉辦活動的重要地點,持續發揮著社會功能。





建築風格為坐北朝南,呈回字型三進四合院結構,包括前殿(三川殿)、正殿(中殿)、後殿(聖母殿)及左右護龍。三川殿有全台唯一的銅鑄蟠龍柱,正殿及後殿均為歇山重簷式屋頂,寺內藻井和石雕工藝精湛,融合剪黏及交趾陶藝術,色彩絢麗,彰顯台灣廟宇工藝精華。


龍山寺最大的特色是融合了佛教、道教、儒家和民間信仰,神祇眾多,從出生到死亡皆有司掌。除了主祀的觀世音菩薩外,還有媽祖、關聖帝君、文昌帝君、月老、註生娘娘等神明。每一位神明都掌管著不同的職責,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,向不同的神明祈求庇佑。例如,祈求事業順利可以拜關聖帝君,祈求姻緣美滿可以拜月老。


參拜龍山寺有一定的規矩,一般從前殿開始,依序參拜各殿的神明(不可逆行祭拜路線)。參拜時,可以準備香、花、果等供品,並誠心祈求。在祈求時,要清楚地告知神明自己的姓名、生辰、住址以及所求之事。此外,龍山寺也提供籤詩,讓信徒可以透過抽籤來尋求神明的指引。



參拜時,進出廟門勿踩踏門檻(象徵神明的界線),並遵循「龍門進、虎門出」。應注意服裝儀容,不可穿拖鞋,避免穿著過於暴露的服飾。此外,女性在生理期間應避免進入主殿。在寺廟內,應保持肅靜,避免喧嘩嬉鬧。另外,不要隨意觸摸神像和供品,以示尊重。



艋舺龍山寺不只是宗教場所,也是台灣寺廟文化、古建築藝術典範,融合多元神祇信仰,也是一座充滿歷史意義和精美藝術的博物館,非常值得親自前往參觀與體會。

周邊景點/美食:
艋舺夜市:台北萬華區的美食天堂,探索龍山寺周邊的道地小吃
剝皮寮歷史街區: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,感受台北老城魅力
『艋舺龍山寺』
開放時間:每日06:00~22:00。
地址: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。
Published in 2025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