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天宮:感受信仰的莊嚴與寧靜,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

★★★
行天宮:感受信仰的莊嚴與寧靜,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

臺北市 中山區

觀光景點

行天宮由煤礦商人黃欉(玄空師父)於1949年創建,最早的位置在台北市九台街(現林森北路與民權東路口附近),初名「慶善堂」。1960年代,因原址改為國中用地,經台北市政府公有地交換後,在現址於1968年擴建落成。隨著信眾人數增加,黃欉又於三峽、北投設立分宮,形成「行天三宮」體系,是台灣宗教發展的重要見證。行天宮主祀關聖帝君,又稱關公,是三國時代的蜀漢名將。關公以忠義著稱,被尊為武聖、商業保護神。行天宮也供奉呂洞賓、張單、王善、岳飛等神明,合稱為「五恩主」。而行天宮的興建,是為了弘揚關聖帝君的忠義精神,並提供民眾一個祈福、修身的場所。

建築風格莊嚴肅穆,採用傳統的閩南燕尾翹脊式廟宇建築,以鋼筋混凝土建成,紅牆搭配灰色石板地,外觀仍保有傳統寺廟風格。廟宇的屋頂採用重簷式設計,屋脊上有精美的剪黏裝飾,色彩鮮豔。廟宇的樑柱上,有許多精緻的木雕和石雕,刻畫著神話故事和歷史人物,整體裝飾簡約樸素,強調宗教精神及文化底蘊。雖為現代建材,卻展現典雅莊嚴、忠孝節義的氛圍,充滿藝術價值。

行天宮的格局為三進式,由前殿、正殿和後殿組成。前殿是廟宇的入口,入口附近設有「問心鏡」,象徵在此洗淨心靈。正殿是主祀關聖帝君的地方,前殿大門的兩扇門板上共有108顆明黃色門釘,象徵天罡地煞共108位神靈。後殿則供奉其他神明。廟宇的庭院寬敞,環境清幽。最大的特色是廟內不見香爐與供桌,僅在主神桌上供奉鮮花和清茶,不提供香,僅以雙手合十或鞠躬敬拜,體現其簡樸與環保的理念。

而進入廟宇時,要脫帽,表示對神明的尊敬。穿著需整潔得體,避免穿著過於暴露的服飾。切勿用手指神像、不隨意觸摸神像或法器。此外,在廟宇內要保持肅靜,避免喧嘩。

廟內主要活動有收驚服務,可幫助信眾安定心神。祭解法會,誦經祈福消災(如祭星、祭元辰、祭關限、掩魂)。還有每年會舉辦上元天官、恩主公及斗姥元君的聖誕典禮。祈安法會及文化講座,信眾皆可參與。

行天宮不僅是宗教信仰中心,也是台北市重要的文化地標,融合現代精神、環保概念與文化傳承,也是許多人尋求心靈平靜、問事解惑的去處。來到台北,不妨安排時間到行天宮走走,感受一下台灣宗教人情及莊嚴氛圍,體驗台灣的宗教文化。

行天宮

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9號

開放時間:每日清晨04:00至晚上21:00 (特殊節日或法會以官網公佈為準)

交通:搭乘中和新蘆線(橘線)至「行天宮站」,由出口3出站後右轉步行約3分鐘即可抵達。

Published in 2025